fbpx

圖片來源:Canva

全球數位化發展快速,產業面臨迫切的轉型需求,汽車產業也隨之產生連動,國發會三月底公布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及策略,同時宣布2040年禁售燃油汽機車,也印證未來車輛電動化的趨勢。在車輛電動化、無人化、共享化的發展下,不須駕駛操作的自駕車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而目前的私人自駕車是如何發展,所謂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未來會影響到Uber及傳統計程車業者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從私人自動駕駛到Robotaxi

McKinsey 在分析報告中,將自動駕駛市場區分為私人自動駕駛車(Private Autonomous Vehicles)、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兩大類。要從自駕車的發展進入Robotaxi領域絕非易事,除了技術開發不易,還需克服運行成本、監管法規及安全性等問題。

其實馬斯克在2016年就已經提出Robotaxi的概念,基於自動駕駛的技術,能夠提供出租服務的車輛,當車主不需要用車時,車子可透過自動駕駛系統自行接送乘客,車主藉此回收購車的成本,特斯拉則從中抽取服務費用獲取部分收益。然而原本預計2020年要出產的Robotaxi,在技術和監管問題下,目前預期2024年才能正式量產。

根據Elon Musk 在Tesla 2022年第一季財報會議,2024年將推出沒有方向盤及剎車踏板的Robotaxi,並且未來每單位交通方式將達到人類發展最低成本,也就是搭乘Robotaxi的費用將低於公車、地鐵等交通運輸方式。

 Robotaxi的市場Player有誰?

目前最主要的Robotaxi廠商在美國及中國,包括美國Google旗下的Waymo、Uber投資的Aurora、通用汽車(GM)的Cruise、Amazon的Zoox,中國則包括百度Apollo、AutoX、WeRide 文遠知行、Pony Ai 小馬智行等。

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所制定的自動駕駛系統標準,依據不同的駕駛輔助至完全自動化程度分級,一共可分為6個等級,其中0到2級被認為是輔助駕駛功能,而3到5級被歸類為車子具有自動駕駛能力。

圖片來源:McKinsey

Google 旗下的子公司 Waymo 以及GM 投資的 Cruise 是目前少數獲得 SAE Level 4 認證的車子,且目前也僅在舊金山區提供「試乘服務」;而Tesla雖然提供FSD(Full Sell-Driving)軟體供車主加購,所謂FSD就是讓車輛能依據車道內的其他車輛和行人自動輔助轉向、加速和剎車等,其實務上接近Level 4程度的自動駕駛功能,但目前試用法規仍屬Level 2範疇,可見廠商除了需要開發技術、降低成本外還須面對現行的法規問題,最直接的便是車禍發生時責任歸屬是駕駛還是自駕車廠呢?當然,隨著級別發展越高,自駕車公司所需承擔的責任越大,而根據McKinsey 2021年的調查顯示,多數業者認為 L4無人駕駛將在 2024~2025 正式在高速公路實現、2026 在市區道路實現。

Robotaxi市場規模有多大?

究竟這個正在快速發展,未來看似前景可期的Robotaxi產業市場規模有多大? 根據市調公司BlueWeave Consulting研究顯示,2021年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達5億美元,並預期市場到2028年將以 69.4% 的CAGR成長,並達到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從電動車銷售數量來看,根據2021年<Global EV Outlook Report>,儘管在Covid-19流行期間,2020年電動車銷售量相比2019成長43%,達到1,000萬輛,而HEV在2021年成長創新高,比2020年成長76%。可見全球目前對於碳排放、不可再生能源耗費等議題關注度提升,對於電動車的需求增加也推動自動駕駛產業的規模及信任度增加。

圖片來源:BlueWeave Consulting

Tesla 與Waymo的技術與商業模式

目前Waymo等開發Level 4的自動駕駛車廠多是採用高精地圖以及光學雷達的方案。光學雷達透過物體反射光學來實現精準的深度感測,但卻因此導致車輛成本相當昂貴,目前也還沒辦法量產。然而,Tesla則是使用純視覺的技術,將傳感器與電腦做連結,透過傳感器接收到的光子搭配算法讓電腦能夠感知到人類所看到的世界,8個120萬像素攝像頭組成的「Tesla Vision」視覺系統,加上神經網路引擎,就可以模擬人類駕駛的使用場景,除了簡化及美化車體的結構,更可以大幅降低成本。Tesla採用純視覺技術的優點是解析度更高,效率更快,但是可能在夜視或是極端氣候會辨識度下降,Elon Musk認為他可以用深度學習來解決問題,Tesla亦派駐車隊在路上蒐集資訊建立即時道路模型,達到更高精確度的純視覺技術。

根據金融時報的分析,目前Waymo等Level 4公司的傳感器成本,超過$3,400美金,而前面提到Tesla採用的是純視覺技術,捨棄高成本的雷達裝置,僅需8個攝影機,成本不到 $150 美金、相差近23倍。此外,Waymo等Robotaxi廠商是透過購買車輛進行改裝,以此來營運自動駕駛計程車隊,成本相對較高,而Tesla採取以Uber的共享模式,讓車主自行購買電動車,如此對於車主來說,電動車將能成為生財工具,除了通勤以外的閒置時間,可以外出載客賺取被動收入;而對於企業來說可以向車主抽取營運費用,依照目前的技術開發速度及車輛成本,Tesla相對於Waymo的 Level 4 Robotaxi 服務,短期內更容易達到獲利目標。

Robotaxi如何收費,公司真的能賺錢嗎?

Tesla預計每英里 0.18 美元的營運成本,將以每英里約 1.00 美元的消費價格來降低市場的Robotaxi服務,而之後即將推出的「hyper-efficient robotaxi optimizations」版本,最少將可以運行一百萬英里。以每輛車每年行駛 90,000 英里計算,共可以使用11年,每輛車每年更可產生約 30,000 美元的收入,依此來看,未來Tesla 推出Robotaxi服務之後選擇加購FSD將可能在2~3年間回收車輛成本,當然FSD價格也可能隨著功能開發越完整而更貴!

圖片來源:Tesla

另外,根據 McKinsey顧問的分析,個人開車的成本若為1.5x的話,一般計程車將高達6.3x,Uber、Lyft 等叫車服務大約為5.8x,大眾運輸則只需0.9x。到2030年時,Robotaxi 有機會達到2.5x、遠低於計程車、Uber等的費用,若再加上共乘的話,Robotaxi 將能達到1x的成本,低於個人開車外出。數據來看Robotaxi的服務費用相比傳統計程車業者更有優勢,Tesla更公布2025會推出25,000美元以內的電動車,若搭載FSD系統,將可以更快速回收車輛成本,可見未來可能帶給交通運輸生態的影響勢必更大。

圖片來源:McKinsey & Company

結論

總結而言,Robotaxi將是未來電動車發展的趨勢,它符合電動化、共享化及自駕化的面向,除了提升外出的便利性,未來若Robotaxi車輛數量增加,將有助於緩解市區塞車問題,並預防交通事故發生。但如同文章一開始所說的,儘管自駕車及Robotaxi 的發展看似美好,但仍有相當多技術問題需要克服,而法規監管更是目前最主要的障礙之一,McKinsey 的報告指出,實現無人駕駛最大的障礙是政府監管。歐洲市場的比例高達 70%,北美為52%,以及亞洲55%,而占比第二的技術障礙占比約為25~30%。不過,法規監管終究將隨著時代及科技進步而鬆綁,自動駕駛市場的未來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Close Menu

掌握第一手資訊,獲得新創圈最新計畫與消息。

Jay Hsueh

現職

  • 社團法人亞太加速器網絡協會監事
  • 奧樂科技行銷顧問

學歷

  • 澳洲昆士蘭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
  • 台北大學應用外語系學士

經歷

  • 2013/08-2014/12順聯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執行長
  • 2012/07-2012/12 UniQuest 投資專員

專業

  • 1. 創業管理/新創事業發展與管理/新創事業策略管理
  • 2. 財務規劃與分析
  • 3.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於澳洲留學期間專注於創新與創業學程,並獲得澳洲UniQuest 邀請成為投資計畫專案研究員,於澳洲參與新創事業投資評估以及輔導。2014 年協助奧樂科技行銷並獲得亞太資訊奧斯卡(APICTA)優勝。專長在於科學研究成果商業化、國際行銷、創新與研發管理,並具有創業以及輔導育成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