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圖片來源:Canva

貝殼、銀兩、紙鈔象徵著人類交易媒介的演化,而數位化浪潮下,金融行為逐漸從實體媒介轉換成虛擬的數碼,各國政府將紙鈔邊緣化的計畫正蠢蠢欲動。國際清算銀行(BIS)指出全球近九成的央行都在研發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簡稱 CBDC),未來的世代也許不再能理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情境,因為所有交易都僅是手機螢上的數字變化。

法定貨幣、CBDC、與加密貨幣之關聯 

CBDC 其實沒有通用定義,但顧名思義為「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貨幣」,若以台灣為思考出發點,基本上就是摸不到的新台幣。它的效力與實體貨幣相同,每單位的 CBDC 發行皆為央行的負債,甚至每單位 CBDC 都會有自身的數位註記。在民眾日常使用的三種交易方式-現金、存款(轉帳)、電子支付中,CBDC 屬於現金的範疇。簡單來說,既然 CBDC 是摸不到的現金,運作方式也當然是從自己摸不到的電子錢包或帳戶,交易時將金額移轉到對方名下,端看這項特性其實更像是電子支付。

CBDC 概念與加密貨幣大有淵源,除了都是虛擬貨幣外,為了應付交易所需的隱私及安全性,很多會使用分散式帳本的區塊鏈技術(當然也可以不使用)。而主要差別在於,CBDC 就是法定貨幣,擁有中央銀行擔保的價值;加密貨幣則完全仰賴市場機制運行,單純是陰晴不定的市場所擔保的價值,因而波動性極高。例如狗狗幣(dodge coin)價值可以因為 Tesla 執行長馬斯克一句話而大起大落。

 

有了行動支付平台,為何還要發展 CBDC?

然而,隨著Fintech盛行,多元的電子支付方式早已融進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中。例如在中國都市,實體現金幾近遭汰。根據 Statista數據,中國境內數位支付滲透率高達 86.2%,南韓人大部分也使用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交易。這樣看來,為何各國政府依然打算推出 CBDC 這個與市場現行支付方式高度相似的工具呢?

首先,你是否曾到路邊小吃店點餐,裝滿了一整盤的滷味正準備用 LINE Pay 結帳時,店員卻滿臉抱歉地說道:「不好意思,我們只有街口支付喔!」這個尷尬的情景除了展現民間電子支付的金流只能在該工具內流轉外,亦顯示破碎的電子支付市場造成有錢卻付不得的窘境,兩種情況對於商家或消費者都產生顯著的消費障礙和交易成本。而 CBDC 可以,或是理論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由於其本質與現金無異,因此拒收 CBDC 會是違法的(稍後會提到奈及利亞 CBDC 的問題),各家銀行和支付工具極有可能必須主動與 CBDC 串接來方便民眾使用,不會限制金流在不同支付平台的轉換,因此能有效統一分裂的支付市場。

那如果支付市場高度統一,CBDC 就無用武之地了嗎?以中國為例,微信、支付寶都占行動支付市場九成以上,而瑞典的行動支付平台 Swish 幾乎成為唯一付款方式,CBDC 的介入看似功能重疊,有取代民間行動支付平台之意。然而這便是 CBDC 的另一項目標-融合或是取代民間行動支付平台,以加強對貨幣市場的控管。

沒有 CBDC 的情況下,所有交易資料都存在民間企業的資料庫,政府若要調查恐攻的武器購買資金或是洗錢和詐騙的金流,除了翻找帳戶紀錄外,可能還要從多元的支付方式中尋找蛛絲馬跡,大大增加金融監理難度;加上電子支付浪潮勢不可擋,政府與其研擬複雜的金融監理法條,不如直接將交易過程帶到可直接監管的 CBDC 上。此外,一旦 CBDC 累積了大量用戶,政策便能夠高效地傳達並實行。試想,當今央行若認為市場太不活絡,希望用貨幣政策調節市場時,可能需要先調低重貼現率,進而影響銀行隔拆利率。接著,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後,才能活絡市場資金。但如果有了 CBDC,央行可以直接讓民眾的電子錢包產生負利率,便能刺激人民的消費與投資,貨幣政策效率快上許多。又或是社會救濟方面,往後發給急難救助金甚至是振興券,無須讓受領人大排長龍,政府直接將金額撥入 CBDC 帳戶即可。

此外,對金融基礎建設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CBDC還可以大幅降低相關成本,因為僅須網路建置就可達成。《哈佛商業評論》舉美國本土為例,為了維持 ATM 等設施運作以應付實體現金需求,該國每年需要雇員 120 萬人、耗資 6000 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如果及早踏入數位貨幣時代,可以省去大量注定走向衰退的金融基礎建設花費。

 

新興經濟體佔據 CBDC 成熟度前列 

目前已有眾多新興國家採用或正在研擬 CBDC,且有些已高度成熟,以下將會介紹數個國家的發展現況。

巴哈馬:被 PwC 評比為零售型 CBDC 成熟度第一,為全球首個使用 CBDC 的國家。該國 2020 年 10 月推出數位巴哈馬幣-貝殼幣(sand dollar),人民可以透過手機 app 或是金融卡來使用貝殼幣。巴哈馬 39 萬的人口分布在 700 多座島嶼,推出貝殼幣可以降低境內交易成本、增加支付的效率與安全性,並防止洗錢、偽鈔等金融相關犯罪。

中國:中國的 CBDC 叫做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目前還在測試階段,以抽樂透形式發給部分地區居民每人 200 人民幣試行。DCEP 發行模式完全如同傳統實體貨幣,中國央行與商業銀行合作發給 DCEP,人民再藉由與商業銀行借貸獲得 DCEP。但不同於巴哈馬,中國的數位支付已經極度發達,外界因此推測中國推出 DCEP 的目標著重在獲取消費數據,以持續掌握數位時代的經濟。

奈及利亞:奈及利亞於 2021 年 10 月推出 E-Naira,成為現今擁有 CBDC 的最大經濟體。然而其有一缺點是交易雙方皆需要銀行帳戶,奈及利亞卻僅有一半的國民擁有帳戶。此外,該國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也影響 E-Naira 的接受度。

柬埔寨:有鑑於該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但 15 歲以上擁有銀行帳戶的人口比例僅 22%,柬埔寨國家銀行與日本金融科技(區塊鏈)新創 Soramitsu 合作,於 2020 年 10 月底推出自身的電子支付平台「Bakong」,擴大該國鄉村地區的普惠金融便利性。儘管該國稱 Bakong 不屬於 CBDC,這個平台的推出仍讓柬埔寨在零售型 CBDC 的成熟度被 PwC 評比為全球第二。

寮國:寮國方投入 CBDC 的研究,於本年十月初與柬埔寨 Bakong 系統的技術提供者  Soramitsu 簽訂合約,期望未來亦推出自己的 CBDC。

 

柬、寮 CBDC 技術來自日本,日本卻不用? 淺談 CBDC 對已發展國家的衝擊

上文題及的金融新創 Soramitsu 協助他國打造 CBDC,其母國日本卻遲遲未踏入研發,是因為已開發國家有甚麼難言之隱嗎?其實未必,先進國家如南韓、瑞典,都已進入測試階段。不過,CBDC 特性與伴隨的衝擊確實可能在已發展國家激起較發展中國家更大的阻礙。

首先,CBDC 的特質跟電子支付平台或是商業銀行的網銀功能極度重疊,以金融業者的角度,若推出 CBDC 勢必會影響到本身既有利益,更甚者,商業銀行的小額放貸業務有可能被中央銀行取代。如此一來,政府不儘會遭致介入市場機制的質疑(例如中國 DCEP 便被懷疑是官方打擊螞蟻集團和科技業的作為),金融業高層的龐大政商勢力亦有可能從根本上拖延 CBDC 發展。另外,資本市場能提供解決問題者高度報酬,因此刺激金融新創不停優化技術;然若由政府主導,反而可能因缺乏競爭和報酬而劣化市場效率。此外,以消費者角度而論,當人民已有成熟且習慣的行動支付方式,不時又可以享受平台祭出的購物優惠,又有何誘因轉往使用政府推出的 CBDC 呢?

最後還有資安隱憂。光從台灣早前簡訊實聯制引起的隱私爭議,便可看出民主國家人民對個資的珍視程度,而 CBDC 的使用會使所有用戶和交易資訊都被政府掌握,不論是內部洩漏或是外部遭駭,都會立刻升級成嚴重危機,政府需要擁有高度的人民信任和技術基礎,才能夠通過嚴格的立法和輿論檢視。現今已發展國家多成民主體制的情況,除非有滔天政治誘因(例如某電子支付平台出現重大資安問題,民眾群情激憤),否則民主政治的領導人不一定願意將心力投資於發展 CBDC。

 

未來台灣會使用 CBDC 嗎?

台灣於 2020 年 10 月已投入 CBDC 的測試,不過距離正式推出仍有大段距離。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欲發行 CBDC 應有三項先決條件:堅實的法律架構、穩健成熟的技術、廣泛利害關係人的支持。而台灣目前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的運作效能尚無法滿足即時、高頻、大量的支付交易需求。另外,儘管資策會指出2020下半年行動支付比例已達60%,但相較美國的 82%、中國的 86%,普及率其實不算高;加上台灣現行金融基礎建設充足,現金使用狀況良好,LINE Pay、街口支付等平台亦沒有顯著問題,無重大金融犯罪事件。

總結而言,除非 CBDC 有顯著優於現行支付體制的特色,否則不論是人民或是執政者,目前皆無太大誘因發展中央銀行數位貨幣。因此不用擔心,在不遠的將來,你我都還是能持續享受手握鈔票的美好踏實感。

作者:唐祖名, IAPS 陽明交大產業加速器實習生。儘管正就讀國立臺灣大學財金系,卻對數字不擅長,又喜新厭舊,因此踏入時代最前緣的新創圈,用文字描繪新事業無限的驚奇。

Close Menu

掌握第一手資訊,獲得新創圈最新計畫與消息。

Jay Hsueh

現職

  • 社團法人亞太加速器網絡協會監事
  • 奧樂科技行銷顧問

學歷

  • 澳洲昆士蘭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
  • 台北大學應用外語系學士

經歷

  • 2013/08-2014/12順聯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執行長
  • 2012/07-2012/12 UniQuest 投資專員

專業

  • 1. 創業管理/新創事業發展與管理/新創事業策略管理
  • 2. 財務規劃與分析
  • 3.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於澳洲留學期間專注於創新與創業學程,並獲得澳洲UniQuest 邀請成為投資計畫專案研究員,於澳洲參與新創事業投資評估以及輔導。2014 年協助奧樂科技行銷並獲得亞太資訊奧斯卡(APICTA)優勝。專長在於科學研究成果商業化、國際行銷、創新與研發管理,並具有創業以及輔導育成經歷。